当前位置:主页 > 关注 >

“343”深观察:蓄势向“新” 赋“能”未来-天天热头条

发布时间: 2023-05-04 18:22:56 来源:无线徐州

如果要问“343创新产业集群”中发展势头最旺盛的产业是哪个?绿色低碳能源必定是热门答案之一。

数据表明,2022年,全市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总产值实现1221.5亿元、同比增长52.5%,增速居“343创新产业集群”之首,跑出了非常亮丽的增长曲线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既得益于高度景气的行业大背景,更与我市科学、超前的产业布局密切相关”。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,聚焦新能源、煤电能源、绿色环保、双碳产业四大产业主链,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。

追光逐日 向阳而生

埋头苦战十多年,一朝花开。

凭借低于50元/千克的超低成本,以及中法两国认证的全球最低碳足迹等综合优势,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FBR颗粒硅,奠定了在光伏材料市场的绝对地位。市占率已逾10%,到2025年将超过30%。

“我们以徐州为原点,正迎来属于中国光伏的高光时刻。”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、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兰天石,回望在徐州的创业历程无限感慨。

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,还是“三头在外”的尴尬局面,没有颗粒硅、拉晶切片,也没有终端的光伏组件。但面对这一“新蓝海”产业,徐州敏锐地发现了晶硅光伏的发展机会,于是敢闯敢试,率先招引了以协鑫为代表的行业“碳路者”,在不断地摔打和摸索中,最终打造出从上游硅料到下游电站的全产业链。

眼下,光伏产业又迎来新挑战,硅料价格出现下浮调整趋势,如何应对市场变化,我市综合考虑光伏行业未来的技术更迭,在下一步发展布局时,重点考虑发展新一代大尺寸高效电池,同时注意规避老一代电池可能造成的产能过剩风险。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我市弘元材料、中清光伏、中润光伏等一批大项目陆续分期投产,将至少新增产值200亿元。

打开“双碳时代”的镁光灯,徐州光伏产业发展始终熠熠生辉。

“氢”风徐来 水波已兴

不用燃油也不用充电,这样子的新能源汽车你见过吗?

“我们正和徐工集团进行样车的开发,双方都拿出了最新的产品和产品线,全力开发一款最先进的氢能重型商用车。”徐州海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路韶松介绍。

海卓科技是一家围绕“制氢”和“用氢”产业链,提供领先的氢能核心装备和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,在燃料电池系统设计、仿真、控制、集成及安全性等方面具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。2022年,海卓在沛县投资10亿元,布局建设大功率氢能发动机系统、氢能核心零部件及新材料和制、加氢高端装备制造一体化等项目。目前各产线正陆续投运。

沛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江同芬介绍,沛县有着丰富廉价的灰氢资源,从灰氢提取和综合利用、产业链引进和企业培育及氢能应用场景搭建三个方面,有目的地招引上中下游产业链,逐步打造成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城市。当前,建筑面积8.2万平方米的氢动能产业园已悄然矗立。

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朝阳产业,氢能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,但目前来看仍处于起步期。徐州向氢问道,坚持推进氢能与工程机械产业融合发展,通过发力徐工集团氢燃料电池商用车、专用车,重点招引氢气压缩机、循环泵、储氢瓶等核心零部件项目,不断布局生根的氢能产业链,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氢能发展之路。

立足国家战略,推进零碳出行,徐州怀揣“氢”云之志,打造“氢能+工程机械”应用示范区发展的故事刚刚开始。

向春出发 “池”骋而来

2023年新年前后,徐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接连迎来重磅消息。

2022年11月8日,长城汽车蜂巢传动邳州公司首台DHT混合动力变速器成功投产。

2022年全年,徐州具有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资质的吉麦新能源车业,产量突破到3万余辆,同比增长超过70%。

2023年1月4日,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奠基,总投资100亿元,刀片电池生产线是重要布局之一。

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鸟瞰图

新项目迭出,老项目发展势头猛进的背后,展现出徐州在整车、电池、零部件等全链条的擘画能力。其中,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“心脏”,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落子徐州,将有效助力我市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战略基地。

“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独特优势,与比亚迪的战略需求不谋而合。”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、弗迪电池有限公司CEO何龙表示。

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徐州生产基地项目,主要生产新能源商用车、工程机械等电池电芯以及相关配套核心产品,一期年产动力电池15GWh,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。

“我市进入动力电池行业虽然较晚,但下步可以依托比亚迪弗迪电池项目以商招商,重点招引布局比亚迪动力电池相关配套企业来徐投资。同时,在新沂化工园区加快建设卓邦新型锂盐等上游材料项目,抢抓电池材料技术革新的先机,持续补齐补强我市电池电芯产业链条。” 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。

蓄势向“新”,聚“能”未来。

藏器于身的徐州,待时而动,抢先切入绿色低碳能源新赛道。依托“一个工作专班+一个产业联盟+一批创新平台支撑+一套组合支持措施”的“四个一”产业发展服务保障体系,持续完善机制、集聚资源、创优生态,助力产业在竞争中破圈突围,全链起势。

“发展绿色低碳能源产业,既要充分发挥我市自身比较优势,把握机遇、趁势而上,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绝不贪大求全、盲目扩张。”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分析,随着绿色低碳能源产业产值基数的增加,产值增速较2022年将会有所回落,但仍将保持较高速度。

徐州广电记者 | 顾娜 张云

编辑 | 李惠

一审 | 渠峰

二审 | 张清

三审 | 王经波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  • 最新资讯
  • 热门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