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关注 >

最新消息:广汽“奇葩”,埃安凶猛

发布时间: 2023-07-04 08:02:15 来源:虎嗅APP
作者|Eastland

头图|视觉中国

广汽集团(601238.SH)是燃油车巨头中日子过得最好的,原因可概括为:合资燃油品牌顽强,自主新能源品牌生猛。

广汽旗下两大合资品牌——广本、广丰,2022 年合计销售 175 万台,同比增长 8.6%。其中,广丰销量首次突破 100 万台、同比增幅超过 20%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广汽旗下新能源品牌——埃安,2022 年 10 月完成 A 轮融资,投后估值达千亿级别,目前正加紧推进 IPO;2023 年 6 月埃安销量 4.5 万台、同比增长 86.7%;2023 年销量目标为 50 万台,2025 年力争 100 万台。

在二级市场,广汽集团表现不及长安汽车(000625.SZ),跌幅甚至大于上汽集团(600104.SH),仅仅略强于长城汽车(601633.SH)。

埃安销售飙升及 IPO 临近,被 " 错杀 " 的广汽集团或可被修复。

多年 " 赛马 " 的结果

广汽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,多年来有的凋零、有的茁壮,如今起支柱作用者有四:广汽本田、广汽丰田、广汽乘用车、埃安。

2017 年,广汽总销量同比增长 21.3%,首次突破 200 万台。广汽本田、广汽丰田销量分别为 70.5 万台、42.2 万台。自主品牌广汽乘用车销量超过广汽丰田,达 50.9 万台,占集团总销量的 25.4%。

2018 年,广汽总销量创纪录地达到 214.8 万台,两田分别贡献 74.1 万台、58 万台,广汽乘用车销量 53.5 万台、占比 24.9%。

2019 年、2020 年,广汽总销量连续下滑。2021 年重拾升势,全年销售 214 万台,其中本田 78 万台、丰田 82.8 万台、自主品牌 44.4 万台(埃安出货 12 万台)。

2022 年,广汽总销量同比增长 13.5%,创纪录地达到 243.4 万台;丰田销量突破 100 万台,同比增长 20%;广汽乘用车销量为 63.4 万台(埃安出货 27 万台),占比提高到 26%。

2023 年 1~5 月,广汽总销量 92.6 万台,本田、丰田、自主品牌分别为 22.9 万台、36.6 万台和 31.1 万台。

广汽三菱、广汽菲克、广汽日野等品牌相继衰落,广汽本田、广汽丰田、广汽乘用车(含埃安)销量占比从 2017 年的 82.8% 提高到 2023 年前 5 个月的 97.8%,以上 " 四大支柱 " 之外的 " 藤蔓 " 枯萎殆尽。

合资顽强、自主生猛

与众多汽车巨头相比,广汽销量逆势增长的原因是合资品牌顽强、自主品牌生猛。

2021 年,广汽丰田推出凯美瑞中改款、第四代汉兰达、赛纳、凌尚等车型,年销 82.8 万台, 产能利用率超过 120%。2021 年,广汽本田推出雅阁、凌派、奥德赛等车型的中改款。尽管效果略逊于广汽丰田,产能利用率仍达到 102%。

2021 全年,广本、广丰总销量达 161 万台,其中 Q4 销量 47.6 万台。

2022 年,两大合资品牌总销量冲高到 175 万台。

自主品牌表现更佳,2022 年 Q4 销量为 18.4 万,占总销量的 30%;2023 年 4-5 月,自主品牌占比进一步提高到 39%。
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众多燃油车时代的巨头,近年来销量跌得不成样子,例如上汽。

2019 年,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销量分别为 193 万台、162 万台;广本、广丰销量合计 145 万台。

2022 年,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销量分别为 132 万台、117 万台,较 2019 年分别下跌 31.6%、27.8%。仅仅相隔两年,两大合资品牌年销量减少 106 万台!而广本、广丰销量合计 175 万台,较 2019 年增长 20%。

新能源车(特别是插电混动车)敲响了燃油车的丧钟,首当其冲的是德系、美系、法系中低档车型,因为潜在买家更在意用车成本。

日系车素以油耗低为卖点,广本、广丰 " 双擎 " 技术更将省油发挥到极致。燃油车终将退出历史舞台,省油日系、豪华德系是最后 " 下台 " 的两个角色。

自主品牌以利润率换市场

1)并非高质量增长

2022 年,广汽汇总口径(包含联营 / 合营公司)总收入达 5146 亿(同比增长 19.7%)。合并口径(仅包含子公司)营收 1093 亿(同比增长 45.6%),其中整车制造业务(实际上就是自主品牌)营收 787 亿,成本 763 亿,毛利润 24 亿、毛利润率仅为 3%。同期,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润率达到 20.4%。

回顾 2017 年,广汽整车制造业务毛利润 112 亿、毛利润率高达 22.2%;

2018 年,毛利润降到 82 亿、毛利润率随之降到 16.3%;

2019 年,形势急转直下,11 亿毛利润仅为 2017 年的十分之一;毛利润率 3%(骤降 13.3 个百分点)并再也没有 " 回头 "。

2022 年,自主品牌(传祺 + 埃安)销量 63.4 万台,单车毛利润约 3800 元(比亚迪单车毛利润超过 3.5 万)。

广汽自主品牌销售飙升,但是 " 以利润换市场 ",不属于高质量增长。

2)值得比亚迪学习

2017 年,广汽汽车制造业务毛利润 112 亿;2018 年降至 82 亿;2019 年、2020 年分别为 11 亿、10 亿;2021 年、2022 年渐次回升到 20 亿、24 亿,但距 2017 年相差甚远。

整车制造(自主品牌)业务利润微薄,汽车相关业务(零部件制造、商贸服务)、" 金融及其他 "(毛利润率动辄 40%、50%)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。

以 2022 年为例,整车制造毛利润 238 亿;汽车相关业务毛利润 209 亿、相当于整车制造的 87%;金融业务毛利润 150 亿、相当于整车制造的 63%。

汽车相关业务、金融业务毛利润合计 359 亿,刚好是整车业务的 1.5 倍。

假如得广汽的本领,比亚迪可以通过金融、零部件、服务等业务再造一个 " 比亚迪汽车 "。

广汽盈利 " 秘籍 "

广汽最大的盈利秘籍不是汽车金融,而是投资收益。

1)毛利润小于总费用

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(率),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(率),蓝色淹没彩色才会录得经营利润,广汽却是个奇葩:

2021 年,毛利润 59 亿、毛利润率 7.9%;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分别达到 43 亿、39 亿,加上 8.3 亿研发费用,三项费用之和达 91 亿,比毛利润高 53%。总费用率达 12.1%,比毛利润率高 4.2 个百分点。

2022 年,毛利润提高到 76 亿,销售、管理、研发费用合计 101 亿,较毛利润高 25 亿。

而且广汽还在研发费用上 " 打了埋伏 " —— 2022 年研发投入 65.3 亿,广汽将其中 51 亿资本化,资本化率 78.3%。2022 年,比亚迪研发投入 202 亿,只有 7.8% 被资本化,其余 187 亿确认为研发费用。

这样的毛利润、成本,如果不是有 " 秘籍 " 广汽早就 ST 退市了。

2)广本、广丰贡献的投资收益

广汽毛利润低于总费用,净利润从何而来?答案是,来自广汽本田、广汽丰田的投资收益。

2015 年 ~2022 年,8 个财年当中的 5 个投资收益大于净利润。其余 3 个财年,投资收益也占到净利润的 80% 左右。

2020 年,投资收益 99 亿、净利润 60 亿;2021 年,投资收益达 118 亿、净利润 73 亿;2022 年,投资收益 143 亿、净利润 81 亿,投资收益相当于净利润的 177%。

广汽净利润来自合资企业贡献的投资收益,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常年为负。例如 2022 年,合并净利润 81 亿,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-53 亿。按照啄食理论(Pecking Order Theory),企业融资首选内源融资,然后是外源债权融资,最后是外源股权融资。

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衡量内源融资能力的核心指标,比亚迪、特斯拉都是个中高手。

例如比亚迪,2021 年净利润 30 亿,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655 亿;2022 年净利润 166 亿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 1408 亿!

广汽靠来自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实现盈利,但 " 只见利润不见钱 ",并非高质量的盈利。

埃安独扛新能源大旗

1)广汽集团新能源车销量九成来自埃安

广汽集团新能源进程严重依赖埃安,衬托出广本、广丰的不作为。

2021 年 H1,埃安销量 4.3 万台,占广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 83%;

2021 年 H2,埃安销量增至 7.7 万台,占广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 85%;

2022 年 Q2,埃安销量为 5.5 万台,占广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 92%;

2023 年 Q1,埃安销量为 7.8 万台,占广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 90%。

2023 年 4~5 月,埃安销量为 8.6 万台,占广汽新能源车总销量的 89%。

新能源车销量占广汽总销量的 4.3%,2022 年 Q2 这个比例提高到 11%。毫不夸张地说,埃安以一已之力担当着广汽的新能源车 " 大业 "。

2)广汽的小算盘

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车企致力于氢能源技术,认为纯电动车是过渡、并非最佳方案。传统燃油车企都有类似观点,但在选择其他过渡方案时,日系偏爱 HEV(油电混动)、德系高档车爱配 MHEV(轻混)、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主攻 PHEV(插电混动)、会省钱的理想用 REEV(增程式混动)打天下。

广本、广丰的 HEV 车没有纯电行驶模式,不能被列为新能源车。广州有个 " 土政策 " ——《节能车目录》,广汽雅阁、凯美瑞、雷凌、威兰达、皓影、奥德赛等混动或 " 双擎 " 车型均被囊括其中。

进入目录的车型虽不能像新能源车那样上绿牌,但摇号中签率大大提高。普通燃油车一号难摇,节能车中签率最高可达 100%。

2021 年 H1,节能车、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 12.3 万台、5.2 万台,分别占总销量的 12%、5%;

2022 年 Q1,节能车销量 10.6 万台,是能源车销量的 2 倍;

2023 年 Q1,新能源车销量 8.7 万台,与节能车差距大幅收窄;

直到 2023 年 4~5 月,新能源车销量才首次超过节能车,占总销量的 25%。

纯电动不是最终解决方案:一是化学电池能量密度比汽油、液氢差两个数量级;二是循环寿命偏低;三是锂、镍、钴等资源的可采储量尤其是可以相对低成本开采的储量不足;四是难以大规模、低成本处理废旧电池。

纯电动是过渡方案,与其他方案相比(如混动)各有优劣。鼓吹纯电是唯一、完善、终极解决方案的,都是没有能力推出混动产品的主,比如特斯拉、小鹏。

广汽不可能像比亚迪那样断然停产燃油车,也不会用插电混抢自己燃油车的市场,主推油电混动(即所谓的 " 节能车 ")是非常务实的战略。

广汽的境遇优于其他合资燃油车大厂,但销量增长不是高质量的增长、利润不是高质量的利润。在新能源车领域," 大部队 "(广本、广丰)走的是油电混动路线," 偏师 " 埃安难以改变大局。

广汽虽被错杀,但不算太冤。

*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
标签:

为您推荐

随机阅读